。驺虞(音邹于),一说义兽,一说古牧猎官义兽是什么意思。
驺虞,又名驺吾、驺牙。驺虞就是白虎。《诗经》中有这个词,《毛传》解说是兽名,白虎黑文,不食生物。《辞海》中有“驺虞”的条目。“不食生物”的说法是神化的说法,白虎也是虎,虎而白,是白化问题 ,很罕见的。《鹿鼎记》中,韦小宝在吴三桂府中见到一张白虎的皮,小说中就说明白虎又叫驺虞。另有一说,古之驺虞即是今天的大熊猫咪。明永乐、宣德年间,曾三次“报告”有“祥瑞”之兽“驺虞”出现,并将相关的个体公开展示。而符合所述“虎躯狮首,体魄伟岸”,“白毛黑纹,尾巴修长”,“性格温驯,仪态优雅”,“动作敏捷,奔跑如飞”等四方面特征的动物,非猫咪科动物“猎豹”的变异个体,毛色有“白化”倾向的“王猎豹”莫属。而这种可说是极其“珍稀”的动物个体,原产地乃在南亚或非洲大陆。出于感激和维护,从禁锢中获释的周王朱橚,精心策划了相关的“附会”和“进献”。由于上古记载赋予兹种“食肉”兽类的“仁”、“义”特征,“驺虞”的展示,意味着向世人宣告由“天意”促成的崭新“纪元”的开始。而杨溥、杨荣、杨士奇等廷臣众多的“赞”、“颂”,正是中国中世纪异常的“幽默”事件。一,朱明永乐、宣德年间,纷纷扰扰,屡次“报告”有“瑞兽”出现。所称的“瑞兽”之一,就是所称的“仁兽”——“驺虞”。《明太宗实录》卷三。
四、卷一四○,“永乐二年九月,周王橚来朝,及献驺虞,百僚请贺,以为皇上至仁,格天所至。既罢朝,上谓侍臣言,朕方夙夜斯惧,何可谓驺虞是天降祥于朕?侍臣曰,圣志如此,所以上格天心。上曰,驺虞若果为祥,在朕更当加慎,是日,宴王于华盖殿,赐其从官宴于中右门”。“永乐十一年五月,曹县献驺虞行在。礼部尚书吕震奏,驺虞上瑞,请明旦率羣臣上表贺。上曰,百榖丰登,雨旸时顺,家给人足,此为上瑞,驺虞何与民事?不必贺”,义兽瑞兽仁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