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圈最卷的锅,一定是空气炸锅。烤牛排、烤蔬菜、炸鸡翅、炸薯条……不仅可以“万物皆可空气炸”,还能做到“不用一滴油”,听起来非常适合减肥人群。
如今,用空气炸锅炫厨艺,煮出美味佳肴,已经成为一种潮流。但是有文章说空气炸锅在烹饪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,做出来的食物没有想象中的健康。
对此,专家表示,食物加热到120℃以上,就会产生丙烯酰胺。丙烯酰胺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烹饪产生的有害物质,少量摄入就不用担心致癌风险。
其实丙烯酰胺超标和“空气炸锅”没有直接联系。“丙烯酰胺”确实是国际癌症研究所确认的“2A级致癌物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抛开空气炸锅不谈,薯条本身就是一种“丙烯酰胺含量高的食品”,丙烯酰胺的产生并不是空气炸锅的错。
具体来说,丙烯酰胺是由葡萄糖、果糖等“还原糖”与“某些氨基酸(主要是天冬氨酸)”在烘烤、焙烤、油炸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的。烧烤食品和油炸食品的色、香是美拉德反应的“功劳”。
所以食物中只要有碳水化合物(糖)和蛋白质,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丙烯酰胺。即使是普通锅碗瓢盆烹制的油炸食品、烧烤食品或红烧食品也会含有丙烯酰胺,只是含量不同。
与普通锅的“油炸工艺”相比,空气炸锅的突出点是“少油”或“无油”,但这并不能阻止丙烯酰胺的产生。
“丙烯酰胺”的日摄入量不足以对身体造成伤害;丙烯酰胺是“潜在致癌物”,但却是“实验证据有限的致癌物,虽然理论上对人体有致癌作用”。也就是说“它的致癌风险不是很高”。
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,我们吃丙烯酰胺的主要方式是“炒菜”,但我们并没有真正把大量的丙烯酰胺吃进体内。
数据上,“世界卫生组织”估算的丙烯酰胺平均摄入量水平为“每人每天20-30微克”,而我国居民丙烯酰胺摄入量约为18微克(以标准体重60公斤为基准)。这个剂量属于“安全范围”,完全不用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