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年轻人,想法真的不一样了,想要进入体制内的人越来越多了。以前是父母想让孩子进体制,现在年轻人也是这么想的,这就是观点的转变。大家也会好奇,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偏爱体制内?
其实,这跟现在的就业情况不景气有很大的关系,在过去的两年里,裁员降薪的新闻不绝于耳。时代的一粒尘,落在普通人的肩上,就是一座山。
在这一个个数字背后,是中年人还不上的贷款、是孩子被迫中断的补习班、是应届生毕业即失业的痛苦,是无数人夜半的失眠。
其次,在私营企业上班,压力真的太大了,而福利却得不到保证。不知投了多少份简历,好不容易获得了offer。却发现刚从失业的痛苦中爬起来,转身就掉进了996的痛苦里。
你必须十分努力,必须放弃私人生活,必须超负荷运转,才能不被末位淘汰,才能勉强达到KPI,才能配得上这份工作的“青睐”。
很多次你戴月而归,木然地躺在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,周围寂静无声,你却能听到内心有个声音说“辞职算了”。但天亮之后,世界恢复喧嚣,你又一次劝自己“为了钱再忍忍。”
当然了,也有政策的改变,近几年公务员岗位都比较偏向应届生,用这个身份考试优势很大,尤其是国考,今年的国考3万多人里,有2.1万个计划是面向应届生,所以多数毕业生还是想要把握住机会的。
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,比起子女去远方打拼,还是更希望子女在身边工作。况且“公务员”岗位是一直在父母心里都倍儿有面的工作,多数会全力支持孩子去考公务员。
体制内毕竟稳定,会有一种安全感,不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,尤其是这几年双减政策,很多公司不得不裁员,稳定其实是最主要最切实的原因。
想要在社会上找到高薪的工作,往往需要高学历,或者好学校,不然真的很难在大城市混出名堂,在社会上试了试水,也经历了一番966之后发现还是公务员香。
不是说体制内就不加班了,该加还是得加。但至少这一点算是“加分项”,而如果在体制外,不加班反而成了“扣分项”了。民企并不在乎你是谁,它在意的,是能从你身上榨取出多少剩余价值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