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,我国女子一般都是出嫁比较早的,而且是你不能想象的早,很多女人就是因为出嫁生子的年纪太小,才造成寿命比较短的,那么古代的女子出嫁年龄是多少呢?成为剩女又会如何呢?
古代女子出嫁的年龄问题古代女子出嫁普遍都是非常早的,甚至在唐太宗当政的时候,规定:女子若是十三四岁不出嫁,是会受到刑罚的处置的。
要知道在当今社会女子没有二十周岁,是不允许结婚,那么,古代女子为什么出嫁的如此早呢?
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 “早婚国家”, 古代人认为“男有室女有家”后,人们才能安居乐业,社会才能稳定和谐。
在周代,已到适婚年龄的男女的终身大事还被列入了官方议程,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员。而在晋代,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嫁人,官府就要强行给她找对象。
在中国古代,女子婚龄标准,各朝多有变动。其中,上古周代的“男三十而娶,女二十而嫁”屡被提起。此说出自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》篇中,如果照这么说,中国早期是实行晚婚晚育的国家。
从史料来看,实际不然。这个婚龄杠杠,不是现代婚姻中的最低结婚年龄,而是成年男女必须结婚的年龄上限。
历朝历代在这一基础上多有延续。如,唐代,男15岁、女13岁以上;明代,男16岁、女14岁以上;清代,男子16岁,女子14岁,达到结婚年龄。这是法律要求,女子初潮在12-14岁之间,这种规定还是有科学依据的。但从现存的各种资料来看,古代女子实际结婚年龄还要早些。
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夫人,至少在17岁之前,就已经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。
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,十岁入宫便被临幸,于是便怀孕了。七年之后,张丽华为陈叔宝生下第四子陈深。
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天下后,也立下了一个规矩:让后世子孙从13至16岁未婚少女中选秀作为妃子和皇后。正是由于这种规定,明代后宫一批年轻的妃子悉数登场。
……
大家都知道,女人是可以延续香火的,传宗接代,而在兵荒马乱的古代,一天社会上的死亡率是非常高。几乎古代的平均寿命在三四十岁。
还有,在古代,许多还未出生的孩子在肚子里就不行。并且如果你得病了还非常不好治呢。那么,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是不是就得成正比,这样才不会破坏社会的生存规律呢?
于是便有了古代女人非常早就嫁为人妻,为夫婿的家族延续香火。
可以说,古代女子当时的地位在社会是很低的。除非你是贵族之女,即使是贵族之女,要你嫁出去,还是反抗不了的,可以说女子在古代很有利用价值的。
可以把你嫁出去联姻,保证家里的繁荣昌盛。可以为了讨好某个强势的家族,把你嫁出去。所以在古代,重男轻女的思想是非常普遍的!
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,是要被处罚的。譬如南北朝时,如果女孩适龄仍未出嫁即为犯法,家里人都是要跟着坐牢,这也就是《宋书·周朗传》中说的“女子十五不嫁,家人坐之”。
而汉朝孝惠皇帝时,谁家要是有女儿15岁至30岁还没有嫁人,就要罚款600钱。唐朝对于男子20岁以上,女子15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也要处罚。
这种强迫女子出嫁的初衷,虽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,但在客观上确实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到老婆的问题。